close
以下是我Po在臉書上,有關中醫醫理的臨床劄記,與臉友互動,共同學習、激盪出不少觀念與看法,這是極寶貴的共同創作,讓我不忍棄置─如果沒有臉友的補充意見,我的寫作就顯得單調平板多了─所以,在略掉姓氏的情形下,我讓一些交流曝光,分享更多的讀者。

  具備充沛的能量,才能激活全身機能
  病人說,她那五十歲生她,去年還在騎車趴趴走的九十歲老父,今年初一場感冒引起肺炎,先是抗生素,之後八個月的類固醇,竟讓他現在坐著輪椅,體能整個退化。她說,八年前,發現爸爸的腳有些腫,於是開始吃利尿劑,最近他的腎已經出現一些問題了……

  這就是西醫的某些治療思維—「掩埋法」,比如治療血管性問題,常用Aspirin(最近研究發現:以之作為預防性投藥,不僅無法降低心臟病罹患機率,還會增加33%內出血的可能性);血脂過高,就用降三酸甘油脂、膽固醇的藥。其實,打個比方,就像水溝一堆垃圾,甚至已優氧化,常年發臭,但若一陣大雨,大水一沖,只要去路還在,沒有阻塞,垃圾是不是就沖走了?

  所以重要的是「氣機」,氣盛、血氣足,具備充沛的能量,才能激活全身機能,就算不用那些藥,機能也會恢復正常;否則一味給藥,無法充分發揮功能,還是會囤積垃圾。(20/Aug./2010)
臉友回應
黃震州  男怕腳腫,女怕頭腫。
Céline   希望西醫、製藥廠,能聽到這番話...^^
李璧如   重點是中西醫立足觀點的歧義,西醫多是菁英,腦袋好得很,但因所學受限,無法應用中醫的治本思維。跟他們是否聽得到這番話完全無關。
Ashley  感同身受,謝謝妳醫生。
Mingfang  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。中醫原也是如此呀!
Ashley  西醫太主流!
李璧如  Mingfang :本立而道生──沒錯,中醫本是源於中華文化的呀!
Ashley :西醫是主流,卻不是最自然的醫學。
Mingfang 這大概是中西文化思維模式中最大的差異吧…

Ashley  我認為西醫過度主流,我愛自然醫學、預防醫學,所以認同李醫師。最重要的是,西醫並沒有進步,人生病了,會認為醫院醫師是依靠,現實狀況卻是,你會驚訝現代醫學是那般的罔顧人性,很多決定是不可逆的,並且相當無助, 我曾在高雄長庚親身經歷一件事。

  當時父親因長年糖尿病需要洗腎,並有眼疾的併發症,因為是台商,在大陸相當無助,好不容易穩定,便動身回台治療。由一位病況相似的台商,建議找一位高雄長庚的醫師治療,爸爸也下了很大的決心,要好好治療。

  回台立刻到高雄看這位醫師的門診。這位醫師看我們住台北,馬上說他不接受我們。我們表明有住高雄的準備,他仍然非常傲慢的拒絕,很傷爸爸的自尊心。他把我們全家本來好不容易安定的心打亂了。

  我跟他說,我們的心臟藥沒有了,可否開給我們?他也拒絕。沒有服藥,對爸爸是很危險的。我只好打電話到大陸治療的醫院
請問主治醫師,爸爸用的是那些藥?開始想辦法找爸爸的心臟藥。因醫生的傲慢,我們被動地曝露在風險中。我請朋友幫忙,沒有醫生願意開,我忘記台灣醫院有個不知什麼規定,我們著急又求助無門,爸爸也拖著疲憊的身體,跟著我尋找,現在想起仍非常心疼。還好幫我們看眼睛的醫生知道了,幫我們跟一位心臟科的醫師溝通,才拿到藥(那可不容易遇到,因為依醫院規定,那位醫生幫忙也有風險)。

  其實西藥非常可怕,但吃了就得一直吃。多年前我看過一部電影,片名Doctor,就是敘述一位傲慢的醫生,從傲慢對待病人到自己生病,因此體會到病人如何被醫院與醫師折磨,進而成為一位體貼的良醫的故事。

  所以,大家平時就要有自我保健的知識與習慣,醫生醫院不見得會提供給你期望的治療,有時連諮詢訊都會受一肚子氣。西醫只是運用的工具之一,絕不是醫療的唯一。

李璧如  Ashley:很棒的分享與提醒。我常說,西醫常在病人身上挖一個福德坑垃圾場,粉飾表面,裡面卻臭不可聞─隨意停西藥,有時真的會有危險。令尊現在還好嗎?
Ashley   爸爸過世了。他是一位生意人,也有很強烈的自尊心,經過那位醫師後,他失去了信心,對洗腎的勞煩,愈來愈在意,之後我
就再也沒辦法建立起他的信心了。
  爸爸是一位養殖魚業的專業人才,對於食品藥物都有很大的潔癖,但經過幾次醫師錯誤的用藥,就造成永久的傷害。我們從小就被教育那些食品有添加物不可以吃,爸爸對魚產更是謹慎,但是西藥的毒害,真是瞬間即不可逆,身體狀況就急轉直下了…

李璧如  啊,我雖未殺伯仁,伯仁卻因我而亡,一位醫者醫術可能未臻極佳之境,但絕不可有絲毫武斷自愎之心。醫學應該、而且永遠必須以人為中心!
Ashley  我曾不停的禱告,希望可以遇到好醫師,也曾想過自己學醫,可見病人家屬是多麼何等的無奈…
李璧如   一步錯步步錯,人生之無可奈何─或許父親用他的親證,保障了妳們的健康。加油唷!
Ashley   那時超希望遇到許峻─醫道那位,那部韓劇讓我好感動。但責怪醫師那麼多,醫生也是很辛苦的,這是體制觀念造成的無奈後果,我仍感謝那些一路遇上的好醫生。

威威  其實國內西醫的醫療品質,只能說醫院是工廠,醫師是生產線,而病人是產品,視病如親根本只是口號。
  我看過一篇報導,一位罹患某種稍微罕見疾病(什麼病我忘了)的患者求診某名醫,長久來總是得到一句「去領藥,下禮拜再來」,但病始終沒好。後來這位病人出國,以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情去求診一位名不見經傳、大學附設的胖胖女校醫。

  他回憶這位醫生慢條斯理、很詳細地問他病情,然後當著他的面開始翻查醫學典籍,當場讓他心涼了一半(醫生臨時抱佛腳的行為,讓他感覺很不專業),後來女醫生查到類似病例,以及建議的治療方式,悉心替他治療,最後果然治癒。
  這讓他非常感嘆,一位國內權威的名醫竟比不上一位無名的大學女校醫,其中的差別其實不是醫術,而是有沒有視病如親,用心去研究、了解病人的病情罷了。

李璧如   當著他的面,開始翻查醫學典籍─
願意如此真誠負責的醫師太少了,毫不矯情,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真實面對自己與病人─但有多少病人有慧眼,能夠珍惜這樣的醫師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rliclinic 的頭像
    drliclinic

    李璧如醫師的治未病筆記

    drliclin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